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三联书店是一家出版社,同时它有着“前店后厂”的传统:三联的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创办杂志、出版图书、开办书店(门市),以竭诚服务读者、密切联系作者为己任。
三联前辈写道:
“门市是书店前沿阵地,也是锻炼出版工作基本功的地方,门市店员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尖兵,必须学会图书分类,经常阅读一些重点图书的前言、后记、序、跋等,以了解其内容梗概,要熟悉运用四角号码,以便编查各种资料;要打好算盘写好字,发票要写得清楚整齐;要快速扎实打好邮包,做到包扎的麻绳一掩就断,还要学习韬奋先生写的《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和王仿子总结的‘门市工作七十二条’。练好基本功,才能实实在在落实到‘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指针中去。”
“相约在书店”将陆续刊发六组文章,这些或可勾勒出八十多年来三联坚持发扬传统的轨迹。温故知新,2020年是新世纪二十年代的开端,三联韬奋书店年初重张开业不久即因疫情又暂停营业;近期,我们将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复工开业,继续坚定地走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道路上。
23年来坚守读书人做书店的本色
在求变求新的时代保持传统
——文化老地标的升级路
张知依
(原载北京青年报2019年12月31日A11版)
历经23 年,三联韬奋美术馆店已经成了北京老城区著名的文化地标。12 月30 日,这家老店重新开门迎客。老顾客们松了一口气:还好,一切还是熟悉的样子。当然,一定会有年轻的顾客会提出疑问:这家书店怎么不太潮?自三联韬奋书店1996年开业至今,中国的书店经营和出版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图书售卖正通向更花哨、更夺目的大趋势之下,“不太潮”的背后,其实是这家书店23年来坚守读书人做书店的本色:在缤纷的潮流之下,以开放的心态、超前的眼界、宽容的格局和纯朴的情怀,执着于一件正事——为读者服务。“要把书店办成多功能、多元化的文化中心。”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今天一众新型实体书店的经营理念,但其实它是1993年的时候,董秀玉女士对三联韬奋书店的构想。那时,她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1996年三联书店业务楼在美术馆东街落成,董秀玉和同事们一致同意从本就不大的办公楼里腾出一层、二层和地下一层,共计2000 平方米的面积开书店,全社员工挤在楼中剩下的2000平方米空间里办公。员工和领导的办公空间大概是国营出版行业里最小的。可是董秀玉说,“看到书店里安静的读者、挤坐在楼梯上专注看书的年轻人,我们开心无比。”
书店台阶
对三联韬奋书店的规划显然是很早就开始的。在董秀玉的蓝图里,三联韬奋书店“以图书为中心,兼营专业期刊、音像制品、CD、文具用品、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小型展览、小咖啡廊等,这是国际书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满足现代文化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综合要求。”提到二层的咖啡厅,董秀玉讲了很多故事,“读书人喜欢读书谈书,喜欢聊天,可那时几乎所有读书人的家都太小了,我心里总存着个想法:只要一有条件,就一定要给他们建一个咖啡厅,可以看书,又可讨论、聊天。以文会友、以书交友。”于是1996 年的三联,开创性地建了由一个出版社自营的、带咖啡厅的独立书店。那是1996 年,看起来这复合经营的理念和今天的潮流一致,只不过这超前的想法里,“以图书为中心”透露着传统读书人的坚持和温度。据三联韬奋书店前总经理杨进回忆,当时三联没有建设大规模综合书店的经验,董秀玉决定和香港三联合作,邀请香港富有书店经验的团队和设计师赴京,和北京书店负责人商量店面布局、书架形式和装修方案。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柜台销售仍然是大陆书店的标准配置,三联韬奋书店在设计之初就决定开架售书,让读者在书店自由选书。相应的就要按图书卖场的方式设计书店。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没有翻新的大理石地砖就是设计理念的体现,可别小看这地砖,当时的设计师以黑白两色地砖在地面为读者设计出了看书最佳的行走路线。就算是没有计划的读者,沿着黑色的地砖走,也可以看到不同品类的图书。“动线”是近几年才在中国书店普及起来的设计概念,足见当时设计师的远见。选书方面,据杨进回忆,三联书店最初营业时,“最早进入角色的是采购人员,不同于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只卖本版书,三联韬奋书店的采购人员与各个出版社联系,罗列了一份重点出版社名单,有计划地到出版社洽谈进货。”据杨进介绍,店员在选新书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长销经典。这一传统保留至今。此次重张,曾有人建议是否要把大量旧书都退货。但书店方面认为,一些旧书同样有价值。通过书能看见书店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在书店方面看来,书店不只是品种多,它还要有历史的厚度。现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的舒炜1996 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参与了三联韬奋书店的筹备。他回忆说,1996年书店开业是三联的大事,编辑部的编辑都热情投入,当时他们除了在报纸上刊发消息外,还设计在104路、108路公交车上制作了车身广告,“生活再现神采读书又逢新知”。在当时,也是新鲜有效的一个创举。就这样,在三联书店店员和三联编辑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1996年11月5日三联韬奋书店开业。开业当天没有过于盛大的仪式,简短的开幕仪式上,季羡林、费孝通、何鲁丽、刘杲都以作者和朋友的身份抵达现场表示支持和祝贺。那一年,西单图书大厦还没有建成,王府井新华书店正在大修。有时代新意也有读书情怀的三联书店迅速成为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2019 年底重张开业,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熟悉的三联排行榜。这张榜单自1996 年开业之日就是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块招牌。这仍要从1996 年开业时有远见的设计开始说起。当时书店领导邀请南京理工大学杨新民的团队为书店设计了电脑软件管理系统。这项研发工作耗时很长,但成果是一个强大的销售系统:可以了解到每个出版单位、每种图书在任意时段的销售状况,也可以统计分时段销售情况,据此掌握读者到店状况、安排营业人员……三联销售排行榜也源于此系统。在网络平台崛起前,三联销售排行榜和书店一进门的精选陈列,成为了解行业动态的风向标。杨进回忆说,主题陈列、热点、最新到书等综合性的专柜排在最显眼的位置,“长此以往,形成书店的风格。”据老读者回忆,这一排行榜和精选陈列像一份向导,光是看这些选品,可以逛上两个小时。自1996 年就加入韬奋书店,现任书店业务经理的曾军回忆,这排行榜是一条“人文的风景线”:“人们最愿意选择的仍是那些有人文色彩的作品,它使人感到亲近和关爱。”三联排行榜和精选陈列也是书店了解读者、对时事迅速反应的渠道。如《万历十五年》热销之后,精选陈列柜台放了系列历史传记;“911 事件”后,美国问题成为了读者关注热点,书店在第一时间安排了美国相关图书在精选区中,随后很多书籍登上排行榜。和后来的网店销售榜更偏重销量不同,三联排行榜每周更新常换常新。以此能看到大家在热读什么,也能看到畅销书的生命周期。“竭诚为读者服务”是三联书店的宗旨,一以贯之的当然不只是排行榜这一件。书店在二十年的运营里一直扮演沟通作者与读者桥梁的角色。此次三联书店重张开业,地下一层区域扩大了讲座空间,以三联重磅书封面制作的背景墙勾连起过去多年在这里听讲座的回忆。北青报记者找到了一份不完全统计的中外作者的名单,他们都曾在三联韬奋书店与读者展开交流,或在这里完成过学术交流,几乎是涵盖了中国学界、文化界重要当代作者,这些发生在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对谈,也变成了中国当代时代文化的锚点。采访中,舒炜谈到了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活动的变化:早年间,是以学术界内部的交流为主,如李零、汪晖等学者组织的“学术前沿”丛书讨论会、哈贝马斯的中国讨论会;后来,公开面向读者的活动越来越多,三联咖啡厅总是能吸引很多读者。2006 年开始的“文史悦读消夏读书会”邀请学者在书店为大众进行专题讲解,是在学术普及与大众阅读间找到了交叉点,茅海建的演讲“曾国藩和他的湘军”现场轰动的情况让人印象深刻。慢慢地,活动不止仅限于学术,开始趋向大众参与。2014 年4 月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新经典文化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了“接力全文诵读《百年孤独》”怀念马尔克斯活动,每位读者朗读3 分钟,用20 个小时朗读《百年孤独》和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言及此,要提到2014 年三联书店开始的24 小时营业,在政策支持和三联书店人的努力之下,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开始了24 小时经营书店,也率先为书店的“夜经济”摸索方法。三联整修重张的这段时间,书店业态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北京市启动的年度实体书店扶持项目,为许多书店提供资金支持,但在“扶上马送一程”之后,书店如何靠自身的能力运转正常也成为需要探索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红店、快闪店和复合空间正在重新定义书店,书店变成潮流消费的场所,书成为配角。新尝试固然是好事,但如何能在保持书店本色前提之下完成这些新尝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说起现在流行的复合空间,三联韬奋书店是有发言权的。自1996 年开始的多元经营始终让读书人感到舒适、亲切。“这座楼比起如今的豪华‘写字楼’来说,还是寒酸了点儿,不过读书人在此有种亲切感。我最看中的,除书以外是二楼的小咖啡厅,是新朋旧友聚会之所。”已故知名学者陈乐民在回忆中写道,“三联好像是比较早开架售书的,所以青年人来得比较多。他们看中了一本书,就在楼梯阶上坐着看;时时把整个楼梯坐满了。于是三联动员他们靠两边坐,让出中间一条上楼的路。这种情景我看着很愉快。”在采访中,对于复合空间和文创品经营,三联书店人并不拒斥,但核心仍然是“如何在保证阅读氛围”的前提下。书店工作人员回忆自己在诚品书店敦南店的经历:这家书店里有一家不错的餐厅,但绝不是最显眼的位置,而是要穿过图书陈列区后才能抵达。诚品把书和阅读作为经营的主要方向,文创品也是在书架边的角落里才能找到。“ 一个书店的存在并不难,难在坚持。坚持过程中肯定要不断创新,但是对网红店或者多元化经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舒炜看来,办书店其实要拒绝很多东西。“书店是通过书来表明它的态度,通过选品来表明它的品位。”他个人逛书店的体验是在电子化趋势之下,书店往往应该少一些电子屏幕体验区,这样能够让读者专注在书本上。“每天都在求变、求新的时代,总应该有一些传统保留下来。”舒炜说,当他在外国看到百年老书店和专营特色的书店,能够成为特色的都是在内容方面有所重点,“对书店来说,更应提倡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重新认识书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时间和历史的重量。”
专题目录(点击阅读)
不官不商,有书香(杨绛)
买书结缘(范用)
走上“为读者服务”的道路(蓝真)
我为什么要创办三联韬奋书店?(董秀玉)
纵谈北京三联书店经营新模式(延华 董秀玉)
心里话(范用)
筹办书店的残忆(杨进)
翻看意见簿(霍计)
三联人在南京(郑勇)
难忘三联(姜德明)
此情可待成追忆(陈志华)
三联印象(陈乐民)
敢为人之先(钱满素)
那位于朝内大街166号的“读者服务部”(秋禾)
三联韬奋24 小时书店诞生记(樊希安)
三联韬奋书店2.0 ——文化老地标的升级路(张知依)
━━━━━
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4月23日起复工营业,为答谢读者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厚爱,表达暂不能24小时开放的抱歉之意,自今日起(活动日期不少于两周,请读者朋友错峰错时购买),读者个人到店购买三联及旗下品牌图书、期刊全部6.8折销售。
营业时间:10:00--18:00
电话:010-84040989
三联韬奋书店美团店推出9.9元盲盒活动,盲盒内容包含:一本随机中文图书(价格30-60元之间),一张中读VIP会员月卡(价值45元)。
—END—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